你在这里

学术报告(9月14日下午15:00-17:00)

报告人: 
顾长志(副所长)、陈黎明、杨义峰研究员
题目: 
微纳米加工技术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飞秒光场驱动的超亮极短X射线辐射源、多电子体系的集体行为
地点: 
南校区十友堂300会议室
时间: 
2017年09月14日 下午15:00-17:00

主持人:钟定永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微纳米加工技术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时间:15:00-15:40

  顾长志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报告摘要:纳米尺度的材料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特性,微纳米尺寸的加工技术是实现纳米结构与器件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物理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支撑工具之一。本报告将介绍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微纳加工方法及在电学、磁学、光学等物理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纳米物理与纳米器件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简介:顾长志,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于吉林大学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1991-2001年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教授。1997-1999年、2001年、2004年分别在德国夫琅和费(Fraunhofer)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物理系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从事合作研究。现在中科院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的可控制备、新奇物理特性研究及在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在Nature子刊、PRL、Nano Letters、JACS等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人引用2000余次,获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完成国家级鉴定验收成果7项。2000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

 

 

  飞秒光场驱动的超亮极短X射线辐射源

报告时间:15:40-16:20

  陈黎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报告摘要:飞秒激光驱动的台面化超快X射线源具有超亮、极短、精确同步等特征,是传统光源在超快领域的有力补充,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我们长期潜心于激光超快X射线领域的国际难点问题研究,揭示了制约辐射源品质提升的根源,在X射线产生效率、信噪比等方面突破了多项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子能谱整形、波荡注入、非线性共振等多项新的物理机制(概念)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这些系列研究进展迈出了激光X射线源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为物理学中瞬态结构和超快动力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报告人简介:陈黎明,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国际X射线激光学会理事。2000年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在韩国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所物理系访问学者,2001-2004年于加拿大魁北克国立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助理。2004-2008年在日本原子能开发研究机构特聘研究员。2009年回国加入物理所。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PNAS、PRL等16篇),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等重要学术刊物点评。获得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日本原研理事长奖等。主要研究方向:激光驱动电子加速和辐射源基础及应用研究。系列创新成果已经在若干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和平台建设中实现了重要应用。

 

  多电子体系的集体行为

报告时间:16:20-17:00

  杨义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报告摘要:凝聚态物理多体量子系统的研究带来了不同于粒子物理的崭新的世界观,告诉我们物质在不同的层次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服从本层次的独特规律,无法用终极理论简单推演得到。本报告将简要介绍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奇异物理,展示电子由于强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集体行为。这些行为如此奇异,在100年前曾战胜了人类最杰出的头脑,今天仍然要求我们发展新的科学概念和物理语言。有意思的是,这些研究同时也为认识时空本性、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帮助我们触摸到新的思想领域,克服加速器无法跨越的能量鸿沟。

报告人简介:杨义峰,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7年获德国马普固体所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回国加入物理所,2014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16年“百人计划”终期考核优秀。主要方向为强关联理论和数值研究,提出了重费米子二流体理论和Fano干涉效应,铜氧化物“扭折”的多体机制,量子电偶极液态等。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Nature 1篇,Nature子刊2篇,PNAS 6篇,PRL 8篇,ROPP综述2篇等。